奥数 > 小学资源库 > 教案 > 小学数学教案 >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> 正文
2016-11-10 17:31:44 下载试卷 标签:北师大版 数学教案
四、教学反思
1?把问题情境生活化。
把问题情境生活化,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,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,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实际,生活中处处有数学。“抛硬币”作为帮助人们作出两难选择时常用的方法在生活中运用很广,因此,从“抛硬币”这一生活现象引入,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,使学生产生想弄清“抛硬币”背后存在的数学事实,从而自然而然地投入到“抛硬币”的探索中。
2?以“猜想—实践—验证”为活动主线,让学生从亲身实践中体验事件的可能性。
对数学的认识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,教学中安排了抛硬币、摸球等游戏活动,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。学生通过猜想—实践— 验证来获得结论。活动中充分地给学生提供猜想、实践、探索、验证的时间,使学生亲身经历对不确定现象的探索过程,获得直观的体验,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。
3?组织游戏,激发兴趣。
根据我班学生好动、好奇、好胜的心理特点,我安排了一系列富有情趣的游戏,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气氛,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。
4?结论要从实践中得出。
第一次教学时,无论是抛硬币活动还是摸球活动,我都是让学生先猜一猜,再实际地抛一抛、摸一摸。我发现这样一来,结论实际是学生在猜的时候就得出了。因此,第二次教学时,我没有让学生猜,而是让学生直接实践,通过实践得出结论。
5?活动的要求应由学生自己提出。
在学生装球教师摸球的这一活动中,如果要求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自己相互提出、相互摸球,教师仅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来进行,效果可能会更好。
五、案例点评
本案例设计比较精巧。比如让学生自己装球,使教师摸到的一定是红(或有可能是红)球的活动,使学生在直观的活动中体验客观事件的“不确定性”。
不足之处是活动较多,没有明显的层次。如在抛硬币时,只是让学生体验了“可能性”,接下来又换了一个活动,让学生进行摸球游戏。若是能就抛硬币深入展开,如提问“硬币可不可能到天上去”“硬币一定会落到地面上吗?”,让学生体验“确定”“不确定”现象,则效果就更好。或就摸球游戏深入展开都可,下面的游戏就可作为巩固练习。
点评人:束春华(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)
欢迎扫描二维码
关注奥数网微信
ID:aoshu_2003
欢迎扫描二维码
关注中考网微信
ID:zhongkao_com